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简介
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前身可追溯到解放前的许昌师范学校物理班,后历经许昌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科、物理系,2002年学校升本后首批招收本科生,2004年组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更名为电气(机电)工程学院,2020年6月更名为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5年学校成立工程技术中心,中心是学校立足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要,采用工程化、集成化和专业化模式,建设的与先进工业技术相衔接,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学生创新和生产实习”五大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研发实训平台,是规模最大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2020年6月,工程技术中心更名为工程训练中心,与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合署办公。
学院(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教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0人,博士19人。教师中有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教学标兵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许昌学院教学名师和教学新秀11人。新型光电器件的设计、开发及理论分析团队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中心)形成了贴近地方产业、应用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是许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电力装备与制造是学校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之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河南省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学校第一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电气工程系、电信工程系入选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院(中心)设备设施先进,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建有河南省分布式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制造许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许昌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工业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现有七个实验教学中心,36个专业实验室,电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区域配电网潮流计算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学院(中心)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育人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淀形成了优良的院风学风,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与许继集团、森源集团、许昌烟机等地方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较为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学院(中心)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的工程训练教学任务,构建了“122+X”工程实训课程体系,每年承接实训学生8000多人。目前,工训教学呈现出分层次、多模块、立体化、开放式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常识、劳动技能、工程素养、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学院(中心)将紧紧围绕学校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扎根地方产业办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努力把学院(中心)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的电气信息和先进制造行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和协同创新基地。
专业介绍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培养目标:
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中从事相关产品的测试、设计开发,并具有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工程制图、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供配电技术、电器与PLC控制技术以及继电保护等课程。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知识,适应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胜任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单元、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生产组织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成为技术骨干和项目管理骨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电路、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通信原理、检测与传感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
三、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能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方案设计、设备制造、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智能微电网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等课程。
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自然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应用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机械工程导论、电工电子技术、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特种加工技术、3D打印制造技术等课程。
五、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产业需求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在机电类相关行业从事机电系统产品设计、机电系统控制、制造过程管理、技术支持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专业导论、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控制理论、机床电器与PLC、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等课程。